最近被领导叫去谈话,谈话的主题是最近我的朋友圈晒的内容太过小资和悠闲,言下之意是我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业务学习上,比如下班看看英文文献,写写基金申报,而不是最新的电影心得,周末下午的咖啡甜品和凌晨时分敲下这样的心灵鸡汤。大庭广众下接受这样的谈话,我惭愧地面红耳赤地点头称是。
这件事情告诉我们,朋友圈被领导看见是件很恐怖的事情。
可问题来了,我并没有加过领导的微信。
自我反思地翻了翻我的朋友圈,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抱怨工作苦工作累,后来有同事跑来说你不能这样总是抱怨,年轻人要任劳任怨。我琢磨着也是,要多发正能量的东西来激励大家。可惜境界太低,我以为的正能量就是好吃的好玩的,于是就放放休息时的冰淇淋美照,困倦时的手冲咖啡贴图,尽管现实生活是我也是可能半夜才刚刚下班,只是在睡前翻开了一本书拍个照装个逼。可是领导不高兴了。
沮丧无比的时候,90后的妹妹问,那你为什么不把朋友圈分组呢?好吧,分组加屏蔽,不高兴了就拉个黑,然后在一个天气变冷的早晨,收到无数条让你加衣添裤的微信来测试你有没有将他们拉黑,或者在被人发现被屏蔽时尴尬地嘿嘿嘿傻笑再将他拉回来。
看到人们在一段文字下面配上一张莫名其妙的图的时候,我就知道又被分组了,有时候也很想知道,自己在他们的圈子里算是哪个组的朋友呢?朋友圈玩久了,心生厌倦。
那天,广播里听到主播说,奢侈生活的新定义,不是买了只新LV拍张照放朋友圈,也不是在文字下面加一个来自iphone 6的logo,而是我去哪里旅行我谁也不告诉,我和谁在过周末我谁也不说,什么照片都不晒,这才是奢侈的生活。
听着很有道理的样子,回家后我热血沸腾,翻出早就办好的入台证和通行证,在周二的夜晚买了周末去台北的机票,就是任性地想在周末去自由广场喂个鸽子,谁也不告诉,来场奢侈的旅行。
回忆起上一次去台湾旅行,从订购机票开始每天都在炫耀似地晒晒晒,有很多人说你一个人去台湾太疯狂太不安全太不理智,也有N多长久不联系的朋友在下面留言:帮忙去诚品书店扛这本书,帮忙去那家免税店买那个化妆品,凤梨酥不错带点,牛轧糖也要,台湾的苏菲卫生巾好像和大陆也不一样,还有奶粉和威士忌都好,全部买买买……最后我花了基本一半的时间和全部的体力在代购这件事情上,甚至还自己花运费将代购的50多盒面膜邮寄回大陆,而礼物再多好似也不够分,太多人知道你去了台湾,于是见面就开始要礼物。那一次游玩归来,我自己都没有吃到凤梨酥,全部分给了朋友,还有一些人甚至因为没有分到礼物而郁闷。可是明明行李已经重到让我崩溃地扛回来了,实在不能满足所有人的代购清单。
这次决定开始一场奢侈的旅行,我憋着谁也不告诉,自己默默地收拾行李,定酒店机票,查美食地图,发现刚好撞上金马奖在台北的颁奖典礼,还争分夺秒地把入围的电影搜出来看了几部。尽管只是一个周末,没有代购任务的我突然发现时间多了好多。
在诚品不是慌张张地找要代购的各种书,而是静静地坐在地板上看书,像是当了《一页台北》里的男主角。忠孝东路上来回走了九遍,围观了金马奖布置的碧丽堂皇的现场,坐着公交去瞻仰了八大和中天,跑去看桂纶镁的淡江中学和朵儿咖啡馆,陈柏霖的竹村居酒屋和师大附中。自由广场上没有鸽子可以喂,7-11随处可见,但痞子蔡的《7-11之恋》里那个甜美的女生也已经老了吧。走过台北很多地方,最爱的还是仁爱路和台大那两条布满椰子树的大道,喝了好几家咖啡馆,最享受的还是两步就能闻到咖啡香的感觉。淡水的天空蓝的没有一丝云,渔人码头停满了游轮,有人光着膀子绕着码头跑步,阳光很好,好到很难想象这是台北的冬天。夜晚降临的时候冲去了九份,爬到九份的山顶吃着阿柑芋圆看着太平洋的夜景,远方的天空还能看到平溪夜晚的天灯,红色的灯笼整排亮起,悲情城市和越夜越美的黑色字体互相映衬着,让人想起陈绮贞的歌。好想就这样一直安静地坐到天荒地老,海枯石烂。
(九月份的夜色)
|
这些美好的瞬间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满满的幸福,不似从前在景点就迫不及待地拍照,发朋友圈,然后不顾眼前的美景不停地打开手机看又收到了几个赞。而这次,那些没有发出去的照片,在周一回来上班的清晨自己偷偷打开,像是将淡水的一片天和台北的一条路藏起来了般,内心充满了隐秘的窃喜。
(好似我自己的一片海)
|
这是场没有人知道的逃离,奢侈而低调地逃离到了海峡对岸过了周末,没有被代购品塞满的行李箱小巧而灵便,不用接受世俗的眼光批判这样的行为是太疯狂还是太冲动,才明了,真正奢侈的生活就是没有世俗评判的生活。
回来后的内心一阵平静,你看,现在的生活多苦逼又何妨,大不了偷偷一个人打个飞的去海峡对面的街头喝个咖啡嘛,这样的做法比朋友圈晒个电影票有逼格的多是吧?朋友圈这东西,还是少用为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