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机构房东”重塑城市生态,先过这四关
快速变化的房地产市场和现代消费观,正在改变中国的租房市场和城市居住方式。
近两年,国家大力倡导住房租赁,万科、保利、首创等开发商毅然拿下一些只能租赁不能销售的住宅,成为租客们的房东;大量长租公寓品牌也在资本的簇拥下进入租赁市场,机构房东正在崛起。
随着房地产存量时代的到来,以及租赁立法提上日程,一线城市在过去三年出现了大量的独立品牌长租公寓,大型开发商也在纷纷加码出租物业。机构,正在变为租赁市场的主流房东之一。
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新规也在迎合这一趋势,截至目前,已有北京、上海、天津等地推出了自持住宅地块的出让,促使开发商们转型租赁业务。
种种因素推动之下,万亿级的租赁市场迎来大爆发。但是,先行者们也必须直面土地出让、资金扶持、税收减免,抑制房价增长四个方面的困局。
除了万科,龙湖、招商蛇口,保利、绿城、金地等房企也纷纷加入租赁市场的大军中。目前,招商蛇口在运营的公寓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,并计划未来两年内提供面积超过百万平米的租赁式公寓。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,招商蛇口已经推出了“壹栈”、“壹间”和“壹棠”三大产品。
与租赁市场有天然联结的中介代理机构们,也早已经抢滩长租公寓领域。链家早于几年前就成立了链家自如品牌。
独立的品牌公寓则是机构房东的另一大力量。典型的如魔方公寓、优+国际青年社区等,在北上广深,品牌化的长租公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为大量新进入这些城市的年轻人提供了栖息之地。
在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市场中,买卖和租赁本应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面,中国房地产买卖市场迅猛发展,租赁市场几乎处于边缘化位置,租房的供应主体也是个人为主。
2016年6月3日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》,强调通过培育市场供应主体开展租赁业务,并首次松口,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,这被视为发展机构租赁的最大政策性支持。
尽管市场潜力巨大,但目前无论是大型企业抑或是小型品牌,在住宅持有租赁上仍未有明确的盈利模式。由于商品住宅的租金收益率只有2%至3%,仅靠商品房出租不可能建立起盈利模式。
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认为,土地成本过高大大降低了租金回报率,因居住用地本来地价就贵,不动产价格偏高,而租金回报率过低,对于资产持有者来说很难从出租中赚钱。
而较重的税赋也使收益降低。机构出租房屋,要缴纳的税种有房产税、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,其中房产税占租金12%,增值税占租金11%,而剩下的利润则需缴纳25%的企业所得税,合计起来租赁业务的平均税赋是实际收入的25%。目前现状是个人对这一部分税的缴纳尚未严格执行,但机构不得不面对。
除地价与税赋高外,机构还要面对资金成本高的挑战。
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算了一笔账,以目前市场的行情来算,像广州这样的城市,住宅物业租金回报率较高的能达到2个点左右,即使是一些高端公寓租金回报率也就5个点,但是国内资金成本的年化是5-8个点。开发商正常运作的话,是不可能盈利的。
谭华杰表示,国家可以定向出售扶持类的租赁住宅用地,单独给出自持物业的供地指标,不占用原来的住宅用地指标,这样能降低地价,提高租金收益率。
谭华杰建议,在降低税费方面,可以参照个人出租缴税的办法,实施综合税率,把20%多的税降到4%、5%。
“除了做一些定向的土地出让、资金扶持、税收减免,最直接的方法是抑制房价增长。”张大伟则表示,房价涨得太快,任何人都不会安心租房,开发商也不会想发展租房业务。
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开彦表示,中央鼓励机构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主体,还需要较长时间建立长效、完善的机制,让运营商能从中获利;并且,租赁立法等配套法规措施也应尽快出台,以保障各方权益。